师大要闻

【榜样师大人】汪伟忠:潜心学术聚前沿,创新教学拔新才

  • 时间:2024-05-07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大学生记者团 孙裕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扎根风险管控领域十余年,磨砺深厚学术功底,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高达40余篇;以创新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指导学院本科生首次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成为师大跨学科教育培养改革的先锋者;爱岗敬业、秉持“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的态度,致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师大教师”,他就是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汪伟忠。

学海无涯行苦旅,晨钟暮鼓觅转机

汪伟忠始终认为学术研究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久久为功的状态。起初,他对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源于本科时《安全工程》这门选修课的启蒙。硕士阶段,他在下矿调研时经常接触到采矿事故,便对风险管理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把握和规避事故,也是对人类生命安全做出的一种贡献”。但读博时,由于研究方向调整,汪伟忠更换了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也曾感到迷茫和不安,一度想要放弃。汪伟忠回忆道,“后来我冷静下来,开始认真大量地阅读文献”。那段日子里,汪伟忠不断寻找文献间的引用关系、思考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间的关联,主动联系国内外教授寻求点拨,在一次次修改、拒稿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写作风格的道路。

科研道路上充满了不确定性与考验。国内的研究刚有起色,国外联培时却遇到了更大的挑战。汪伟忠拜访国外同领域的专家,期望获得一些学术建议,“但在沟通后,他却明确地告诉我,我的写作思维已经固化,发过的文章缺乏新意”。听到此话,汪伟忠也曾迷茫、沮丧,但在家人和好友的激励下,他重新整理思绪,反思原来的写作范式,学习如何将“问题意识”融入文章,寻找具有“故事性”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并应用相应的研究理论,以确保研究的深入性和实用性。正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联培经历,让汪伟忠的论文写作水平得到螺旋式上升,为后来的多领域、跨学科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学术之艰难,如涉水前行。回顾这两次经验,汪伟忠认为自己更倾向于追求一种能够带来正反馈的学习过程。从事不确定决策理论、系统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方法在供应链风险中的应用等领域相关研究十余年,他不断尝试并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学术能力积累与提升,他的科研成果显著,学术造诣有目共睹。

凭借着稳扎稳打、潜心钻研的科研劲头,他在不确定风险评估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获国际学术组织ScienceFather授予的“最佳研究者奖”,入选安徽省“江淮文化名家”培育工程青年英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项目1项;担任黄山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首批专家和“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委员、同时担任Information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等国内外重要期刊的审稿人。

开拓创新逐热点,跨界教育显风采

三年内,汪伟忠在国际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28篇),跨界在能源、计算机、环境等各领域权威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尽管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敏锐的洞察力,汪伟忠仍谦虚地表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己不是“天赋性选手”而是“天选打工人”。打开手机页面,汪伟忠介绍道,“这个APP专门用来学英语、这个辅助阅读、这个是邮箱专门用来接收学术期刊推送……”凌晨五点,汪伟忠便从睡梦中苏醒,他习惯性地逐一打开各类软件,浏览着今日的学术推送,以此开启新一天的学习之旅。凭借着长期的科研积累和不懈的努力,他能够敏锐地追寻到学科的前沿热点,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汪伟忠十分推荐学生们下载“学习强国”软件,他强调,“在国家大方向的指引下,创新矩阵、数字化转型……我们总能发现其中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政策的提出需要大量理论研究来做支撑依据,而我们能做的则是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阐释。例如,面对AI这个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我们正在致力于深入探究AI技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如何辅助人类进行应急救援决策的问题,并努力创造与之相适应的驱动模型。

“注重理论研究在各个场景里的应用,将热点场景放置在与之匹配的理论模型,是我做科研的基本模式”。汪伟忠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与国际学者积极沟通交流的良好习惯,这种跨领域的思想碰撞,就如同跨学科交叉研究过程中的催化剂,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在一次关于元宇宙话题的讨论中,汪伟忠思考如何实现虚拟仿真技术在工学中的运用,他依托师大教育学学科背景,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计算机热点话题,抽象出教师数字化授课在不同课程资源禀赋差异,利用核心技术决策方法论,实现了应用场景落地,以第一作者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著名期刊《Applied Soft Computing》发表题为《教育元宇宙在高等教育实施策略》的教学研究论文。“尽管横跨多领域,但这篇文章的核心技术还是决策理论与方法”,汪伟忠如是说。

汪伟忠凭借多元化的学术成长背景,在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培养的教育改革方面已初窥门径。然而,这一尝试最初其实源于“形势所迫”。尽管他在风险理论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的学生大多来自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了在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学生本专业学习内容间找到平衡点,他不得不尝试进行跨学科教学。这一尝试不仅让他找到了与学生所学专业融合的新方式,也进一步推动了他在教育改革领域的探索。转换学科体系对师生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就得是一条河” 。汪伟忠曾与学生们开玩笑说,来师大教书这两年用掉的笔是读博士时期的好几倍,“这一过程实现了教学相长,迫使我走出了原有的舒适区,也为我带来了学术上的第二次蜕变与革新。”汪伟忠初次尝试的跨学科教学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指导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环境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发表论文;指导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信息管理系统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nformation Science》、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上发表论文,以上成果都系该专业研究生首次。

近年来,在学校“学科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引下,汪伟忠期望能够充分发挥经管专业理论研究的优势,竭尽全力推动跨领域项目的融合申报工作。

秉灯为路情作引,坚守师道扬师风

永利官网高度重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论文写作能力在师大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了改变学生们对论文写作课程枯燥乏味的固有印象,汪伟忠在教学中采取“简化”策略,摒弃深奥的理论阐述,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讲解论文选题和写作的技巧、拆解论文的内容和结构,传授文献阅读原理和方法,从最新科研论文的布局衍生到论文写作的内容,从时事新闻的热点衍生到论文写作的背景,从《孙子兵法》中的谋略衍生到论文写作的布局,耐心细致地向学生讲述论文的选题规则、行文逻辑、谋篇布局等内容,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完成学术论文撰写。

《决策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但汪伟忠在授课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他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我常用奖学金而非股票作为例子,因为这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学生们能够更加认真地听讲,也更易于理解其中的问题”。在师大执教三年来,汪伟忠将思政与专业相结合、传统文化与课程相结合、时事政治与教学相结合,并以其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和耐心细致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以护航助力成长,教学成果显著,指导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首次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上发表论文。汪伟忠建议有志于科研的同学们要及早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主动与导师建立联系,并积极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本科生发表论文的动力应源于内心的兴趣和热情,否则其成就只能是片刻的闪光”。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汪伟忠认为,后续的发展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

“汪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对我们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还在日常生活中关心我们的思想状况和身心健康,老师为我们做的真的很多” 。学生们对汪伟忠的评价极高,但他本人却谦虚地回应说,自己只是尽到了一名教师应承担的基本责任。“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其实是一个无法用具体标准衡量的目标,它更多地依赖于每个人的自觉与体悟。对我而言,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汪伟忠表示,他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一个示范。展望未来,他计划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培养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托起他们的人生梦想,用爱心和责任护航他们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