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
青山幽幽,绿水潺潺,泾县首家“非遗人家”——“云岫陶源”坐落于琴溪镇施窑村。来自北方的刘云是这户非遗人家的主人,因为热爱陶艺而选择来到施窑村,学习传承泾县龙窑制陶技艺。源于热爱、成于坚守,她努力成为陶文化的坚定守护者。
近日,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党委宣传部徽融新韵“融媒徽文化+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施窑村,探寻泾县龙窑制陶非遗传承人刘云的故事。走进”云岫陶源”,团队成员们不仅了解到泾县古窑址历史文化,还上手体验传统制陶技艺的乐趣,切身感受到陶艺人的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学子体验制陶技艺 吴悠然/摄
缘起陶窑,筑梦前行
用陶缸组合而成的院墙,由陶瓷制成的路灯,美化环境的陶器盆栽……施窑村作为千年宣州窑的最后一块的遗存,其境内有多处古窑址,这里的家家户户都会烧窑制陶。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年轻人的大量外出,制陶业一步步走向没落,逐渐成为一些老人固守的生存营生。
刘云是一位来自北方的青年陶艺家,曾定居在景德镇,从事小件陶艺制作。在行业国际交流活动上,荣获“第10届法国国际陶瓷电影节文化遗产奖”、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佳陶瓷艺术记录片奖”的纪录片《陶窑》让她深受触动。“每次观看这部纪录片我都会十分心动,他们传承其艺、坚守其业的精神令我为之动容。在景德镇做小件久了,我也想挑战一下大件的制作。”带着美好的愿景,刘云来到施窑村拜师学艺。2018年,一间小民房成为了她在这片土地的根基;她在建立工作室的同时,同样热爱龙窑制陶技艺的杨先生也渐渐走进了她的生活。刘云笑道:“我先生对施窑村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也是有师傅的人。我们都认为这个村子不应该这样没落下去。”因缘际会,志趣相融,刘云与杨先生携手并进,给予彼此扎根乡村的底气与勇气。
图为刘云接受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学生采访 吴悠然/摄
归去来兮,轻云出岫
在前往施窑村前,刘云计划花费3-5年在此学习手艺,学成后继续回到景德镇,寻找更大的舞台来做自己的作品。刘云笑道:“本来没有想过要在这边定居的,只是来这边学习。”2020年,女儿小满的出生改变了她的计划,施窑村不仅仅是刘云拜师学艺的土地,更是女儿出生成长的故乡。
带头开展陶艺培训,通过示范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多年的努力让刘云渐渐成为这片土地的代言人。刘云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在村内修建了两条窑:一条小窑在工作室旁边,供团队日常烧窑使用;另外一条在窑厂附近,是在原有窑址的基础上重新加固和修建,目前还没有开始启用。2021年,“云岫陶源”成为泾县首家非遗人家。她如是说:“施窑的几十条窑火已经断烧近30年了。我和我先生都从事这个行业,并且以家庭为单位,目前整个村子只有我们一家在做。”
“云岫陶源”取自《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句,这也是刘云对当下心境的生动诠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想再到处跑了。我非常喜欢施窑村,就选择在这里安定下来。”今年春天,刘云在院子内开了一家咖啡馆,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经过升级改造,如今的“云岫陶源”不仅有非遗技艺展示,更是形成了一套集餐饮与住宿于一体的非遗主题体验综合体。
图为“云岫陶源”陶窑作品 李逸凡/摄
随着自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一向沉静内敛的刘云也渐渐剥去外壳,开始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拍摄宣传。她坚定地说道:“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原来我不太喜欢在镜头前面讲话,或者让别人拍摄我的工作和日常。但因为村子要发展,我又带了其他的艺术家进来,所以必须要为这个项目去负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我们施窑村。”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酒香也怕巷子深”,2个月余久的“日更”运营让刘云坚定了做好自媒体的信念。“我希望可以不断探索,一是探索事态的进展到底能到什么样的地步;另外是能探索我本身能达到怎样的一个极致。”目前有许多外地朋友通过抖音平台了解到“云岫陶源”的故事,选择来到这里品咖、聊天,观赏龙窑制陶。在刘云看来,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交往过程。她精心编织了一场艺术与味蕾的双重梦境,成为城里人惦念着的诗和远方。
悠然绽放,续写辉煌
缘起陶窑,情定施窑。来到施窑村以后,刘云的心态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如果说从前她在其他城市是抱着做项目的心态,如今她将陶窑的发展当成必须做好的事业。她感概道:“突然发现你扎根在这里、你的家在这里,你做事的心态完全就是不一样的,你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它是你的家庭所在的地方,你不可能做完项目、拿了费用就可以走人。”在刘云看来,不能把事情做完后,不去顾及事情能不能良好发展下去。她必须去想这个事情落地之后,后续怎么生根,怎么发芽,怎么去开枝散叶,怎么样去开更好的花。“现在我和我先生,包括我们这个小团队要考虑的事情就是怎样给龙窑制陶技艺施肥、疏土,让它茁壮成长。”
陶土取自大地,制陶人的双手如同画笔。每一件器皿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大地赋予人类灵感与智慧的结晶。刘云笑道:“制陶已经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态了。这个院子我租了30年,我需要做的就是把根扎好,让它往良性的方向去发展,继续宣州窑的辉煌。”手艺、非遗、传承、旅游,这些词汇码在一起,就有了新的乡村文旅模式。“这里现在有8个的艺术家院子,还有一个三合院是美术馆的形式。我们计划在明年启动团建和研学的项目,继续分享我们的作品和产品,让游客不仅仅是打卡拍照。”谈及陶窑的未来,刘云充满期待:“目前来说,龙窑制陶的声音只有少部分人能听得到。我希望不单单泾县人能听到宣州窑的声音,世界各地的人也都能听到我们泾县的声音,听到我们宣州窑的声音。”
“每次打开窑门的一瞬间,我想是这么多年来最痴迷的时刻。为了这一瞬间,有多少的不尽人意,在这一刻都微不足道……”用手艺造物,用心意造器,刘云将坚守化作文化的沉淀,推动打造乡村文旅新模式。探寻龙窑之韵,感悟匠心之美,期待千年宣州窑的声音可以更加响亮。
原报道阅读链接:【中国新闻网】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sp/3325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