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人民日报客户端】鱼灯璀璨,传承千年渔村文化之光

  • 时间:2024-08-06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报道转载如下:

在夏日的热情中,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体育学院铜梦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铜陵市义安区永丰东联小学,他们传承并发扬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文化。这项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并推广这一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图为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体育学院铜梦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铜陵义安永丰东联小学开展爱心夏令营活动 杜晨晰供

鱼灯的历史悠久,至今已达六百余年。鱼灯最初作为传统民俗舞蹈的道具之一,呈鲤鱼状,主要利用竹篾编制骨架,棉纸糊作鱼皮,表面再手绘鱼鳞等纹样而成。这些鱼灯形态各异,如鲤鱼跃龙门等。夜幕降临时,点燃内部的蜡烛,一盏盏鱼灯如同海上星辰,闪烁着温暖的光芒。鱼灯在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广泛使用,不仅作为照明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早在明朝,就有“正月里来闹鱼灯”的习俗。鱼灯与“余”同音,寓意着“年年有余”,代表着人们对于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景和期盼。同时,鱼在中国文化中还有“吉祥”、“丰收”等美好寓意,因此鱼灯也常被用作吉祥的象征。

为了让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们真正感受到鱼灯的魅力,师大学子并没有选择成品鱼灯进行排练展示,而是亲手制作。从来到学校的那一天起,所有的志愿者们就开始着手准备制作鱼灯,他们有的制作鱼的骨架,有的为鱼身糊纸,有的绘制鱼灯的图案,志愿者们的身影在小小的会议室里穿梭着,每一个步骤都不慌不忙,从一个个零散的材料包、一根根竹条、一张张宣纸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鱼灯,在看似简单的安装步骤背后,是每一位志愿者夜以继日的努力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绝不服输的精神。

图为铜梦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志愿者们认真制作鱼灯 杜晨晰供

图为铜梦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志愿者们制作的第一个鱼灯框架 杜晨晰供

图为铜梦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志愿者们集体制作鱼灯 杜晨晰供

当然,志愿者们也并没有包揽整个制作过程,为了让参与鱼灯表演的小朋友们熟悉鱼灯,他们将鱼灯制作的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涂色环节交给了小朋友们。小朋友们运用自己的喜好,在鱼灯上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才华,一笔笔颜料,一个个图案,是他们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也是他们在排练过程中对鱼灯文化的理解。

图为小朋友正在为鱼灯设计精美图案 刘以清供

而鱼灯的制作技艺经过世代传承,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从最初的竹篾、白纸等材料,到现代的遥控LED灯等新技术应用,鱼灯的制作技艺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创意,使其更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在制作鱼灯的过程中,每一位志愿者和同学们都深入了解了鱼灯发展的历史和制作工艺的演变,这种能够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机会对于每一位参与者来说都是宝贵且难忘的。

鱼灯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鱼图腾舞蹈。东汉时期,张衡的《西京赋》中就生动地描绘了鱼变成龙、龙变成鱼的场景。而宋代的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也写道“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出一幅灯火辉煌、繁华喜庆的场面。古人关于鱼灯的这些诗句,既展示了鱼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是后人了解和传承鱼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图为同学们在陈洋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鱼灯舞蹈排练 戚世鹏供

鱼灯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传统工艺品,不仅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望,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鱼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未来的发展中,鱼灯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安徽师大学子也将继续发扬鱼灯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报道阅读链接:【人民日报客户端】https://www.peopleapp.com/rmharticle/30045860788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